2017年

【擱淺鯨豚教我的事-鯨生與鯨逝】講座心得分享
撰文/專員 巫佳容
 
在跟大家介紹鯨豚協會到底在做甚麼的時候,擱淺救援一直是大家最好奇也最「期待」的工作項目,雖然很不喜歡用「期待」這個詞,但我幾乎可以從他們閃爍的眼中,看到他們自己親手拯救一隻海豚再帶牠回到大海的想像畫面。

其實那樣的浪漫畫面,從我第一次協助擱淺事件就早已幻滅。
 
第一次參與的擱淺現場,是一隻抹香鯨寶寶


實際上,我們遇到的擱淺鯨豚多是死亡擱淺。
我們的工作某種程度上其實比較像收屍,不同的種類、不同的死亡時間、在經過烈日曝曬、潮水拍打、大自然的循環機制,「擱淺」對我來說,就只剩下難以形容的腥臭腐敗味道,雖然不到無法忍受,但卻會占據你的腦海久久不散...





 
平常的擱淺現場

其實我從來沒有參與過活體救援,但卻參與了不少的擱淺志工培訓,每堂課講師都會特別提醒「活體擱淺首先要學會面對的就是死亡」。

因為鯨豚擱淺救援成功的機率非常的低,如果對救援抱持著太多的期待,在面對動物的死亡時會難以承受。獸醫也會特別提醒大家,他不希望動物是親近人類的,因為人類很危險,為了讓牠們野放後對人產生戒心,在救援的過程,獸醫希望動物討厭人類。

有了這些理性的訓練,再加上深知台灣目前擱淺救援設備的缺乏,我其實對活體擱淺從沒有過不該有的幻想和期待。





對比從事擱淺的工作人員在現場需要的理性,我在這場講座感受到的是單純想為鯨豚奉獻自己的那種感性。
講師李昕育分享他多年的救援經驗
看到一個熱愛鯨豚的救援志工,在這七年間,總是不顧一切的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希望自己能替這些鯨豚做些什麼。
在池子裡想像著自己與海豚的連結、在野放船上的欣喜若狂、動物情況惡化時的徬徨無助、甚至是動物離開的悵然落失,心情的起伏全繫在動物身上,那種對鯨豚幾近瘋狂的愛和毫無保留的付出,從每一句話、每一個肢體動作中流洩出來,感染現場的每一個人。
好難想像在經歷過這麼多的生命從面前逝去,卻能始終抱持著當初最開始的信念,是經過多少的拉扯、擁有多大的堅持,才能辦到。
與其說是鯨豚擱淺的志工分享,我更覺得是觸動到內心的生命故事。
又或者擱淺鯨豚救援的本身,其實就是一次又一次珍貴的生命教育,是這些鯨豚用他們的生命教我們的事。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