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林雅容
咚!咚!咚!苗栗竹南外海一向平靜的夜晚,九月三日晚間突然傳出持續不斷的巨大聲響,震天價響的聲音連岸上都聽得到。中華鯨豚協會接獲民眾的影片後發現,原來是業者在離岸示範風場進行風機打樁工程。台灣西濱海岸風勢強勁,離岸風機被政府視為發展綠色能源的主要重點,然而,此處海域卻又是台灣瀕危保育類鯨豚中華白海豚的唯一棲地,環保署於是規範打樁之前與期間都需有觀測員在現場監測白海豚的出現。業者夜間施工,監測根本難以落實,令人憂心是否衝擊瀕危的白海豚。
研究顯示中華白海豚健康不佳
由於棲地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中華白海豚因而瀕危。 (攝影:林子皓) |
經多年的海上調查評估,中華白海豚的族群可能僅剩六十多隻,瀕臨絕種邊緣。我們知道生存棲地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的白海豚必然面臨許多威脅,但是有什麼證據證明是人為因素所造成?如何肯定地知道台灣鯨豚在我們的海域活得好不好?海中鯨豚不可能上岸一一接受健康檢查,但國內外的科學家都發現,觀察鯨豚皮膚上的症狀和傷疤,能夠間接了解牠們的整體健康與生存壓力。所幸,台大鯨豚研究室長年針對白海豚進行拍照與個體辨識,有大量的白海豚照片可供分析。
嘉義大學楊瑋誠教授在檢視中華白海豚的照片之後發現,在可辨識的97隻白海豚身上,出現至少一種皮膚症狀的海豚就超過三成,而且年紀越大,生病的比例越高。這些症狀包括細菌病毒感染而產生的結節,以及藻類和黴菌所形成的斑點。另外,在76隻白海豚身上,有六成的海豚身上有船隻撞擊或網具纏繞的人為傷疤,同樣也是年紀越大比例越高。
閱讀更多 »